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位居首位******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30日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消费现象位居此次舆情热点榜首。
2023年新春伊始,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相关舆情机构,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这些舆情热点包括: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其中,“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话题社会影响力达94.2,位居热点榜单首位。中消协分析指出,2022年“雪糕刺客”“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词出现,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舆情热点还显示,“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分别位列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消协称,希望通过发布舆情热点,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以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
河南鹿邑:“雁归经济”兴起就业创业潮******
初冬时节,河南周口鹿邑县太清宫镇后双村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施工队在为村内沟渠、道路、小游园等进行铺装硬化,特色肉牛养殖项目也已经进入牛舍建设阶段,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钢结构框架,为这座豫东乡村平添一抹现代工业气息。
“我们抢抓农闲休作的空档期,组织多批施工队,同步推进各项目进度,目前已初步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后双村党支部书记李万峰指着村委会议室墙上挂着的一幅规划设计图说,“乡村振兴、共富后双”的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
李万峰是后双村人,此前一直在外地从事建筑装饰行业。2020年,太清宫镇发布“引才、育才、用才”三项举措,邀请有技术、会经营、懂市场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村助力乡村振兴。李万峰返乡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近年来,鹿邑县紧抓第二批国家级区域类“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机遇,深入实施“凤还巢”工程,探索出“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双创”典型模式和实践经验。
“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累计返乡9万余人,创办各类实体3.5万个,带动就业19.5万人,劳务输出大县变成了‘雁归经济’热土。”鹿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史凯歌介绍,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批实体经济项目落地落户鹿邑,吸引大量返乡人员家门口创业就业。如今的鹿邑县,成为八方客商创业的沃土,农民就业创业的乐园。(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